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12月20日中六乙班題目

中六乙班網誌題目

中國處理劉曉波事件,為你帶來甚麼啟示?試抒己見(字數不少於400)。

5 則留言:

  1. 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禮已於早前完滿結束,而事件主角劉曉波先生一如所料,未能提早釋放出席頒獎禮受頒。對於中國是次的強硬處理手法,也為我帶來了一點啟示。
    在這個事件上,中國作為主要涉事者,與世界各國的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但她仍然堅持到底,絕不改變立場,還能說服其他友好國家支持,這是令人有所感受的。
    許多時在與人合作時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跟自己持相反意見的人,當然我們首先要聆聽他人的意思是否合理,然後重新考慮哪方的立場較為可靠,一旦決定堅持立場,我們就應該直接言明,並且以有力的證據去支持自己。若是中國在事件上立場模糊不清,換來的只有多方的抨擊,批評中國處事不公,惹來更多國際的輿論,相反,中國一開始便表明立場,人們反對的只是她的立場而不是其處理方法,這才是合理的結果,試想想一個國家被質疑其處理手法有問題,情況會是怎樣?換來的難保不是國民的不信任、社會的不穩定。
    縱然各界對中國的立場有所反對,但人民有自己的想法實屬正常的現象,要知道被反對立場總比被人民不信任其處理手段來得要好吧?

    回覆刪除
  2.   劉曉波作為異見人士,多年來在中國爭取民主,但並無其他中國人理會。今日中國發展愈來愈好,巧合地之前默默無聞的劉曉波巧合地獲獎。中國政府處理這件事的方法,就是將劉曉波囚禁,劉曉波被禁後,一大批突然出現的中國人又巧合地一起向中國政府施壓。這件事上所給我的啟示,不是中國政府處理劉曉波事件的手法是否合適,而是中國市民對中國政府處理手法的反應。那批突然出現的中國人突然向中國政府施壓,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跟政府唱反調,政府說劉曉波要禁,我們就得說不能禁,還是這些事件中,存在著一個陰謀呢?
      現時社會的人愈來愈喜歡表現自我,有任何不滿就要說出口,這應該是被西方開方自由的文化所影響,西方人講求民主、人身自由,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權利如言論自由,才令到被西化了的中國人見到劉曉波被禁就不停的發表意見。但中國文化所講的是顧念,「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焉,就算中國政府真的做錯事,中國市民是否真的需要呼天喊地,是否真的需要丟自己國家的臉,就覺得「呀!我很厲害呀!連自己的國家都能被自己罵。」,就能從中得到所謂的自豪感呢?中國人呀!難道見到自己國家的政府被自己國家的市民倒戈所向,會感到很興奮、很刺激、很有趣,像是見到一齣鬧劇一樣,一次過滿足自己三個願望?如果事實如此,我也只能慨嘆一聲,看來中國對國民歸屬感的教育還需改善。
      只是若果這一切都是一個陰謀呢?最大機會是別國因害怕中國的發展迅速,而引起一埸內亂,削弱中國的能力。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市民就罪加一等。見到屋外有敵人,卻只因外面的陰謀而顧著打罵自己的父親,這樣的子女,不值得被罵嗎?菲律賓總統曾經說過:「當有人在十幾年看回這件事,就會覺得很好笑。」這句說話用在這件事正正適合,當我們將來的中國人見到我們竟被外國如此粗淺的陰謀所影響到,不好笑嗎?
      清醒一點吧!不論事實如何,中國人如此壓迫政府,要求釋放劉曉波,根本就跟自己放火燒自己家園一樣,看清楚中國政府做法的意義,說不定中國除了經濟進步外,其實連政府也一直在進步呢!

    回覆刪除
  3. 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了他呼籲大陸改善人權狀況、宣揚民主價值的努力,無疑是對中外維權人士的極大鼓舞,可惜同時也反映出中國雖然經濟起飛,人民的基本權利仍是不得保障,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還未得以推行。

    諾貝爾委員會當然有政治目的,而且非常明顯,但中國不該因此漠視自身的缺點,打壓民間異見人士的訴求。我知道有少數網民認為劉氏名大於實,甚至說他跟政府對著幹只是博出名、做蠢事,那實在太可惜了。不過說實話,平民百姓如我,大多對劉曉波的思想和言行無甚理解,讀過《零八憲章》的少之又少,報章的簡介也難以全面。

    中國當局多年來對民間異見人士的無情打壓,暴露出對管治缺乏信心。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中央政府要處理國內千頭萬緒的問題,確實不容易,而且在多年「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發展思維,製造出龐大的利益集團,並演化出社會上各種尖銳的矛盾。當局無法應付,於是選擇以高壓手法壓制來自民間的反對聲音。但如果一直以高壓手段掩飾社會不滿,企圖塑造一個海市蜃樓的和諧社會假象,無疑於掩耳盜鈴,只是自欺欺人;人民無從在這種制度下發揮最大潛力,國家也難以真正健康和諧發展。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中國處理劉曉波事件不當,令中國形象受損。

    第一,中國刪除有關劉曉波的文章,仍阻止網民發表對他的言論及資料。這樣的資訊控制,不但奪走人們的言論權利,亦剝削了人們接收資訊的權利。

    第二,劉曉波的妻子劉霞被軟禁,中國政府並阻止他人代劉曉波領取諾貝爾和平獎。這樣的處理手法靈活性低。再者,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預留給劉曉波的空座卻成各界的矚目,這只會引來對劉曉波的同情與對中國剝削人權的批評,最終破壞了中國的形象。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得悉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不但杯葛頒獎禮,還警告各國不要派代表出席。這種態度,佷容易使人反感,也不能突顯中國大方的形象。

    中國以上的行為,表達了中國不認同劉曉波爭取人權的做法及反對他獲取諾貝爾和平獎。不過,中國處理劉曉波事件卻揭示了中國政治的問題,並破壞其形象。

    回覆刪除
  5. 無可否認,這次劉曉波事件的確對中國引起很大的回響,從香港示威,到網上聲援,再到國際的壓力,可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劉曉波對民主的渴求的是明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民主是否真的適合現在的中國呢?
    首先,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一宜都是處於封建制度下,加上受到儒家思想「服從上級」人們對政治都是採取不於理會的態度,假如一時推行民主,中國人接受得了嗎?
    第二,中國現在還是處於發展階段,經濟表面上看似有很大的發展,但經濟總量比人口小幾倍的美國亡有一定差距,根本談不上是一個已發展的體系,還有國內貧富的問題非常嚴重,我認為中國應該首先發展經濟再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再處理民主發展的問題也不遲,否則突然推行民主,一定會引起社會的振動,可能會對現時經濟發展的良好態頭帶來影響。
    第三,劉先生在國內爭取民主已有一段長時間,但為什麼到現時才獲獎呢?這令我聯想到國外想試圖借這舍獎項引起中國國內的振動,令到中國的發展減慢,使其不致超越美國的領導地位,這真是一舍大陰謀啊。

    回覆刪除